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资讯 >暑假阅读推荐书目:艺术篇

暑假阅读推荐书目:艺术篇

  

  朱青生,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十九札》。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艺术在今天人类的文化中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一个流行的词儿叫“前卫”(avant-guard这个词本来是“先锋”和“探索”的意思,翻译时弄错了。如在足球中,前卫是踢中场的,而avant-guard应该是前锋。现在将错就错),本来就是一个艺术变化时候使用的术语,表示有些艺术家不按照传统的方法和经典的审美标准来创作,而是试图突破界限,争取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在艺术中激发和锻炼出来的这种前卫精神,逐步漫漶到人类精神的其他领域,“现代艺术”是今天人类活动中惟一无法定义其内涵,但是却有普遍的鼓励创造性和自觉性的功能的一种活动。

  艺术发生变化以后,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艺术就成为文化遗产和人的品位和修养的根据,所以我们把这些艺术又看作文物、博物馆和纪念碑的总和。我们今天要来了解艺术和阅读艺术,经常是通过两种“书籍”来进行。一种叫“艺术史”,另外一种叫“艺术批评”。艺术史是把过去的艺术和现在的艺术有系统地呈现和叙述,而艺术批评则是对艺术的现象,特别是正在发生的艺术现象进行评判、分析和批评。这里的“书籍”二字要打上引号,是因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都不能够单纯地去阅读,必须同时对作品进行观看。

  如果我们需要笼统地了解艺术的整体情况,可以先从一些文字简明、附有插图的书籍开始。首先建议大家读《詹森艺术史》(北京大学组合翻译实验小组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艺术史的整体状况,分量也适中,适合非艺术专业的人阅读。同样类型的书还有几种,《加德纳艺术通史》(李建群等译,湖南美术,2013)、《剑桥艺术史》(罗通秀、钱乘旦等译,中国青年,1994)。我一开始就参与了《詹森艺术史》的翻译工作,之所以介绍给大家,并不是因为“敝帚自珍”,而是考虑到这种书图文并茂,价格很贵,一般的同学买不起,所以我们恳请出版社出了一个学生版。学生版没有图,只有文字,但是每一幅图都提供一个网络链接,这样读者不仅可以顺利地找到图,而且在网络上还可以找到同一件作品的不止一种图,尤其是对于建筑、雕塑、室内装饰以及后期艺术中所包含的行为艺术、装置和影像等等,在链接中找到的是多种角度和全面展示的可能性。

  读艺术,就是练习和学习正确和完整地读图。人类与生俱来具有的图像能力,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结束时遭遇了集体性“遗忘”,普通人的制图、观图能力被遮蔽,只有少数人独擅此技。机械摄制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能力逐步回归到每个人自身,人将以一个完整、自觉的状态去面对所有可以观察和选取的对象,从而做出自我的思考和判断,这种“独立”的直接观察和感悟,使人从“片面的深刻”趋向“整体的完满”。

  中国本来的艺术与西方艺术有同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近代所谓“中国美术史”的著作,一般是按照西方的艺术史观念来写的,对于中国艺术中的精妙之处,往往涉及不到。所以读中国的艺术,还是可以看一点古代的画论或者书论。过去在一些杂志上出现过像郑奇这样的人写的散篇的作品评介文章,点到深处,但好像都没有集成集子,好在现在可以在网上查找,略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的同事朱良志教授写了《南画十六观》(北大, 2013)也是这方面的好本子。

  阅读和理解艺术,仅仅单纯地读艺术史是不行的,因为这种艺术史经常是经典艺术的研究者对艺术的叙述。他们在面对现代艺术和正在发生的当代艺术的时候,总是用经典艺术的理解方式来解释,其实艺术的发展恰恰是那些不能被经典艺术理解的部分,所以这些书写到当代艺术的时候常常就有点莫名其妙,大有隔阂。所以要找一些现代艺术的专书来读,比如有一本叫《西方现代艺术史》(H.H.阿纳森著,巴竹师等译,天津人美,1999)。由此可以看到,艺术的目的不再是传达意义,而是逐渐打破人类精神限制的历程,经典形成的规范有时会成为对人的创造性的禁锢,只不过这种枷锁是以金子做成。而艺术则是要将之击破。

  今天要读艺术,恰恰还应该明白艺术再进一步地要将图像时代对人的限制打破,让人性具有更为穿透的力量。穿透的力量,一方面要在阅读中找到其所穿透的限制何在,所以前面所介绍的艺术史中之所载,往往是当代所要解脱和抛弃的对象,读了它们才知道我们的精神是如何被荣耀,又如何被笼罩和覆盖,然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今天的艺术是如何通过穿透和击破这样的笼罩和覆盖而成其为艺术。读 “艺术”需要一种“反阅读”。如果大家在这个暑假能读到这个程度,恐怕就可以触及“什么是艺术”的边缘,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过去会说“艺术会使人成其为人”,而今会说“艺术可以使人成为更为完美的人”。

  

  《詹森艺术史》,作者: H.W.詹森(H.W.Janson) / A.F.詹森(A.F.Janson) / J.E.戴维斯(J.E.Davies)等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